(圖:事關圬工橋的設計與檢測,這些內容強制性執行)
日前,交通運輸部公開2025年第44號公告內容,根據公告內容,交通運輸部發布JTG 3361—2025《公路圬工橋涵設計規范》(以下稱為設計規范),作為公路工程強制性行業標準,并已于2025年10月1日開始施行。設計規范對提升公路橋涵工程質量、保障結構安全與耐久性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
?
設計規范共包含 7 章和 2 個附錄,7 章內容分別為總則、術語和符號、材料、基本規定、拱橋、墩臺、涵洞,附錄 A 為石材試件強度的換算系數及石砌體分類,附錄 B 為預拱度的計算與設置。基本規定細化計算原則與構造措施,是通用設計的核心依據;拱橋、墩臺、涵洞三章則針對不同結構特性制定專項要求,形成 “通用指導+個性規范” 的模式,這一框架既涵蓋了圬工橋涵設計的基礎理論與通用要求,又針對不同結構類型(拱橋、墩臺、涵洞)的設計要點進行了細化,形成了完整的技術體系。
?
材料是圬工橋涵結構安全的基礎,設計規范對材料強度等級、設計指標及耐久性要求進行了重點優化,與JTG D61—2005相比,取消了C15混凝土和M5砂漿的規定。針對不同環境類別,提出了差異化的材料耐久性要求,鼓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設計規范首次明確圬工橋涵的設計使用年限需符合《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要求。
?
基本規定涵蓋承載能力計算、構造措施與耐久性設計。在計算原則上,明確受壓、受彎、受剪構件的承載力驗算方法;構造措施上,現澆素混凝土偏心構件縱向配筋率≤0.5%、單側≤0.2%,砌體局部承壓處設≥200mm 厚混凝土承壓層,同時強調防排水系統設計,預設維護空間,減少水致病害;耐久性設計首次明確設計使用年限需符合通用規范,結合環境類別提出防護措施。
?
?
專項結構設計方面,針對各部位特性,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設計規范明確圬工拱橋結構類型,強調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結合地形、地震等因素確定適用場景與關鍵參數。優化結構分析模型與荷載效應計算,細化腹拱、拱上填料等構造要求及施工控制要點,確保拱橋受力安全與環境適應性。
?
對于墩臺設計,從地基適應性出發,明確基礎埋置深度與沉降控制要求,針對強烈流冰、軟土地基等特殊環境制定應對措施。優化墩帽、臺帽等構造細節,強化空心墩臺防排水設計,對拱橋墩臺設置單向推力墩、控制臺后填土等提出專項要求,筑牢橋涵支撐結構。
?
涵洞設計要求結合公路等級與實際需求確定設計原則,簡化計算方法,優化蓋板涵、拱涵等構造細節,明確沉降縫設置要求,兼顧涵洞實用性與耐久性,適應不同工程場景。
?
《公路圬工橋涵設計規范》(JTG3361-2025)既通過材料升級、計算優化夯實基礎,又針對拱橋、墩臺、涵洞特性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明確落地保障路徑,構建了從通用要求到專項設計的完整技術體系。 該規范的實施,將為公路圬工橋涵工程質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撐,助力我國公路交通事業朝著高質量、可持續方向發展,為路網安全穩定運行筑牢根基。
上海第三方檢測機構中鋼國檢上海分公司為你推薦事關圬工橋的設計與檢測,這些內容強制性執行。更多新更新的動態信息盡在上海第三方檢測機構中鋼國檢上海分公司官網,同時你還可以了解行業動態行業動態 其它信息或瀏覽新聞媒體。